曹芙波
时间:2025-07-10 10:11   点击数:

曹芙波1976-),男,汉族,湖南省衡阳人,教授,工学博士,阿拉巴马大学(美),诺丁汉大学(英)访问学者,伟德国际唯一研究生导师,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

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ISIS)系统评议专家;

《应用力学学报》编委,《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等国内外知名期刊评审专家

Bridge and Structural》《中国科学与技术学报》副主编;

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鲁班奖评审专家)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质量专家;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竞赛专家;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再生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硅酸盐协会固废分会建筑固废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委员;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

内蒙古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建设工程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作为专家组组长评审优质工程奖、优质结构奖、安装之星等自治区级奖项;

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科技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节能协会专家;

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包头市高层次人才;包头市政协智库专家;包头市暖企智库专家;

包头市建设工程协会专家主任委员,包头市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包头市危大工程专家,包头市建设工程消防技术专家;包头市装配式建筑专家。

学习简历

1991.9-1994.7 包钢第一中学 高中

1994.9-1998.6 包头钢铁学院 本科

2000.9-2003.6 伟德国际唯一 硕士

2012.9-2017.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2019.4-2020.5 阿拉巴马大学(美国)访问学者

2023.7-2024.1 诺丁汉大学(英国) 高级研修学者

工作简历

19987~20008月,任职于包钢凯捷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于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的维修加固技术工作;

20009~201612月,就职于伟德国际唯一建筑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于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的检测鉴定及维修加固技术工作;

20194~20205月,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交流访问,主要针对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进行研究;

20237~20241月,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交流访问,主要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进行研究;

20037~现在,在伟德bv1946土木系从事钢结构方向的教学与再生混凝土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科研成果

研究方向:

再生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的研究: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力学性能及其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后与钢筋力学性能及其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混凝土组合结构理论与设计方法的研究:PEC力学性能及其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建筑物可靠性的研究:建筑物损伤程度与判定方法的研究,建筑物损伤后加固方法及其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科研成果:

发明专利:

ZL 2024 1 1032437.3一种混凝土构件拉拔试验滑移测量装置

ZL 2024 1 1807877.1一种梁式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滑移性能试验装置;

ZL 2013 1 0039715.3钢吊车梁疲劳破坏加固方法。

实用新型专利:

ZL 2022 2 2601525.3 一种用于网壳结构的可调节胎架

ZL 201920506324.0可直接测量粘结面上粘结性能PEC型钢混凝土试样结构

ZL 2013 2 0597726.9拉拔试验位移测定机构;

ZL 2013 2 0598275.0混凝土半梁式粘结试验加载端位移测定机构;

ZL 2013 2 0355592.X蒙皮式风力发电机塔架;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

包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

获得荣誉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2009, 2012);

第十届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研究生优秀学术报告奖”指导老师,国家级奖项,福州大学;

第十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省级奖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第十六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省级奖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2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

《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度“重点海外推送优秀论文”;

“星河奖”(城市安全)优秀论文银奖,2024

其余获得荣誉十余项。

承担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内蒙古盐碱地区冻融循环后钢筋与再生混凝土黏结性能及计算模型研究(51868061),2019-2022

碳化再生骨料混凝土退化机理及其与锈蚀钢筋黏结本构关系52368024),2024-2027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黏结缺陷对部分包覆钢-再生混凝土构件黏结性能影响研究(2024MS05028);

基于MICP的再生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性能研究(2022LHMS05011);

冻融循环对再生混凝土及其与钢筋黏结滑移性能研究(2020MS05071);

锈蚀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试验研究(2014MS0551);

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

钢吊车梁疲劳性能与安全运行控制研究(2013X1008),2013-2014

碳纤维布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2015X2003),2015-2016

包头市发改委项目:十二五时期加快建筑安装业发展的研究(125201006),(2010-2011);

横向课题十余项。

代表性论著

Fubo Cao, Jialong Song, Chenxia Wang*, et al. Local bond behavior of 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 steel and recycled concrete structural members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5,Vol. 482: 141626.SCI一区TOP

Chenxia Wang, Yangsheng Zhou, Fubo Cao*, et al. Bond behavior between section steel and concrete in 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 structural members,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3, Vol. 400:132521. (SCI一区TOP)

Xutong Huang, Tian Su, Jinxu Wang, Fubo Cao*, Chenxia Wang*. Bond Performance of Corroded Steel Reinforcement an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after Freeze-Thaw Cycles. Sustainability, 2023, Vol. 15(7): 6122. (SCI三区)

Huaiqin Liu , Chengjian Liu , Jing Wu , Yanjiao Gao , Jianwen Shao , Chenxia Wang , Tian Su *, Fubo Cao *, Weishen Zhang , Qifan Yang , Yutong Li. Preparation of High-Belite Calcium Sulfoaluminate Cement and Calcium Sulfoaluminate Cement from Industrial Solid Waste: A Review. Sustainability,2025, Vol. 17(10): 4269. (SCI三区)

Jiahui Li, Ting Wang, Chenyu Du, Chenxia Wang, Fubo Cao, Tian Su. Multi-faceted assessment of microbial-reinforced recycled brick aggregate concrete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497: 154481.SCI 一区)

Guiying Tan, Shangwei Gong, Ting Wang, Meng Li, Jiahui Li, Xiaoyu Ren, Weishen Zhang, Chenxia Wang, Fubo Cao and Tian Su. Mechanical damage and freeze-thaw damage of concrete with recycled brick coarse aggregate[J]. Sustainability, 2024, 16(13), 5643. (SCI三区)

Shenao Cui, Ting Wang, Shangwei Gong, Xiaoyu Ren, Meng Li, Tian Su, Zhenyu Tan, Fubo Cao, Bangxiang Li.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Nano-materials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Microstructure of Recycled Brick Aggregate Concrete[J]. Materials Science (MEDŽIAGOTYRA). 2024, 30 (2): 239-247. (SCI四区)

Shangwei Gong, Ting Wang, Md Mahmudul Hasan, Xuefeng Mei, Zhenyu Tan, Tian Su, Fubo Cao*. Effect of polypropylene fiber and nano-silica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rost resistance of recycled brick aggregate concrete [J]. Nanotechnology Reviews, 2023,12(1): 20230174. (SCI二区)

Shenao Cui, Ting Wang, Zhaochuan Zhang, Xiao Sun, Jiahui Li, Weishen Zhang, Bangxiang Li, Tian Su, Fubo Cao*. Frost resistance and life prediction of recycled brick aggregate concrete with waste fiber [J]. Reviews on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2023, 62(1): 20230154. (SCI 四区)

Tian Su, Chenxia Wang, Fubo Cao Zhenghao Zou, Chunguang Wang, Jun Wang, Haihe Yi. An overview of bond behavior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with steel bar[J]. Reviews on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2021, 60(1):127-144. (SCI四区)

王晨霞,张炜泽,曹芙波等.干湿-冻融-盐侵作用下再生混凝土的寿命预测及敏感性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网络首发)(EI收录)

曹芙波,谢庆,李涛等.考虑膨胀剂PEC柱的黏结滑移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22,25(11):1177-1184. (EI收录)

曹芙波,张秀芳,杨晓刚等.复合盐冻后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43(S1):362-372. (EI收录)

曹芙波,刘路,卢志明等.锈蚀与冻融耦合作用下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黏结性能梁式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0,41(12):103-112. (EI收录)

曹芙波,卢志明,赵根田等.PEC-型钢梁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0,41(10):30-41. (EI收录)

曹芙波,唐磊杰,丁兵兵等.冻融损伤后钢筋与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7,34(S1):244-251. (EI收录)

曹芙波,尹润平,王晨霞.冻融损伤后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黏结滑移性能梁式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38(04):141-148. (EI收录)

曹芙波,尹润平,王晨霞等.锈蚀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粘结性能及承载力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S2):14-19. (EI收录)

曹芙波,王宇,王健等.锈蚀钢筋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梁式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37(05):297-305. (EI收录)

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50篇,SCI EI 收录20篇。

社会服务成果

2000年以来,一直从事于建构筑物的检测鉴定及加固工作。尤其是2008-2012年间为全市中小学校舍的安全鉴定及加固工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校安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圆满的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保证中小学正常开学;每年十余次以专家身份参与行业内的疑难杂症的论证,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困难,得到了行业内的一致认可。同时,多次作为内蒙古建筑业协会专家组组长进行内蒙古自治区优质结构工程、优质工程以及安装之星等自治区级优质奖项的评审。

由于包头市是重工业城市,包钢、包铝、一机、二机等重工业厂房的检测鉴定工作都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在不耽误企业生产的情况下安全圆满完成了厂房的检测工作。

致力于产学研的合作,目前与包钢冶金渣、恒久钢构、包头城建集团、包头固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恩典之路环保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生产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不仅为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为科研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敬业务实的研究生,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